

不再需要特別照料的孩子
有次小領袖大隊中有個食物敏感的小朋友,家長都告訴我們要小心照顧他。他似乎都習慣了這個標籤-需要特別照料。 當大家在煮早餐時,他手拿自己要煮的食物不動,似乎在等某個大人為他服務。
「煮早餐吧,你在等什麼」
「入面有包調味粉啊」 「那拿走他」 他似乎不習慣被冷漠回應。 行山的時候,他走在隊伍的最後,比他年齡更小的都走在他面前,好辛苦似的。大家可以想像一下,一班人行山,走在最後的一位都會被導師特別看顧。 我走上前鼓勵他:「我知道平時會有人特別照顧你,但在這裡,我們是要學習獨立,挑戰自己,提升自己的能力。我們不會特別關注你,你已經有能力做得更好,甚至隊友需要你去支持他們」 好喜出望外,他之後一直都用走的跑到隊伍的最前面,一臉充滿信心又有活力的樣子。令身邊的人更有動力。 這個實例令我回想起一本育兒書的一個章節,有時,大人的過份關注,會吸引小朋友想繼續成為大人的焦點。 節錄《阿德勒教育心理學》
如果孩子真的發生了轉變,那也只是因為他的處境發生了變化。例如,這個孩子意外地取得了某項成功,或者原來嚴厲的教師不再教他,新來的老師比教溫和,同時又理解他。新老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