難搞情緒、不理想行為
對小朋友鬧情緒和不理想的行為,我經常會提醒自己,即使他的行為有多不好,背後一定、一定有一個正向的出發點,或者是正面的動機。 這個概念我是在NLP(身心語言程式)的課程學到。我們去理解別人每個行動的背後動機時,這個概念是非常重要,令我們更容易去理解,這個人為什麼要這樣做。對與人溝通也有好大幫助。 我小時候整天只有一個人在家。媽媽每天大約是晚上十一點多放工回家。媽媽每日都叮囑我要早睡,不可以晚上一直看電視。但她每晚回家的時候,都會發現我仍然在看電視。結果我每晚都被媽媽罵,她心情差的話甚至會打我。 我的行為在媽媽眼中就是不聽話,一點小事都做不到。如果理解我行為背後的正向動機,便會想到,我當時獨自留在家中一整天,唯一見到親人的時間,就是十一點多。我情願給人鬧、給人打,都想等媽媽回來,見一下自己的親人。 其實我不理想的行為,背後的動機是出於愛媽媽。 我小時候常常說謊。爸爸教我:媽媽問你這件事是不是你做的時候,你千萬千萬不要認,因為媽媽真是會打死你的。事實上,如果媽媽發現我做錯了什麼的時候,是真的會打到我上天花板。所以當媽媽問我什麼的時候,我的自然反應都是先